当前位置:首页 > 施尔美概况 > 媒体报道 > 内容

拼完学业拼颜值 暑期整形六成是学生

文章发布日期:2016-07-07 14:14 来源:未知 作者:lc
来源:新民晚报
 
来源: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新民网】连日来,南京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施尔美整形外科医院内人满为患,来咨询整形的大中学生数量剧增。记者在医院内跟随采访时发现,有不少高三毕业生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诊室,对“变脸”既紧张又期待;还有大学生结伴而来,打算在入职前完成美丽蜕变。
 
每年6-8月,都是学生整形的高峰期。随着社会对整形的宽容度越来越高,开个双眼皮、打个瘦脸针已不再是遮遮掩掩的事,但一些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审美观,又缺乏医学常识,在明星、网络和朋友的影响下,容易走入整形误区。
 
六成求美者是学生
 
周二上午,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医师王丹茹正在看专家门诊,她的桌子上,最醒目的就是一面能照进整张脸的镜子,还有满满一盒变形的回形针。
 
一名戴眼镜的19岁女孩由母亲陪同进入诊室。母亲说,女儿想开双眼皮和内眼角。王丹茹让女孩看着镜子,用一枚回形针在上眼皮中段轻轻一顶,双眼皮立刻宽了一倍。“这个‘暂时’的双眼皮,就是你开好后的大致效果。开眼角的话会留下一个小疤痕,虽然恢复好了并不明显,但也不会消失。”女孩的母亲听到“有疤”犹豫了,问“做的人多不多”,并希望医生为她女儿做决定。王丹茹指出,“审美是非常个性化和主观的,我并不能帮你做决定。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变成什么样,你们可以等考虑成熟了再来。”最终,女孩决定只割双眼皮,并希望立刻就做,留下足够多的时间来恢复,以免9月大一新生报到时还未消肿。
 
王丹茹有些为难,翻开预约本,手术日程已经排到了7月底,近期真的加不进任何一台手术了。“最近高中毕业生特别多,最早的一考完就来预约了。”最终,女孩的手术排在8月初。
 
虽说医院规定专家门诊限号40个,但是算上来复诊的,来给王丹茹“看一眼恢复得好不好的”,还有同事推荐的等等,每次专家门诊起码要接待六十人。除了一些因外伤、肿瘤或先天原因需要修复的病人外,剩下的都是来整形的求美者。
 
这一上午,王丹茹的门诊看到了将近下午一时。来找她的求美者中,学生占了大多数,其中又以刚刚高考完毕的学生居多。“平均下来,暑期来整形的学生要占所有求美者的60%,每个人的手术项目常常还不止一个。”
 
除了九院外,施尔美整形外科医院内也是类似场景。数据显示,暑期整形主力军以高考生、大学毕业生、归国留学生为主,其中女生比例较高,占80%左右,但近年来前来整形的男生人数也在年年递增。据统计,学生最常做的项目依次是双眼皮、隆鼻以及唇部整形、点痣、去疤等面部美容项目。尽管注射美容市场火热,但对于学生群体来说,由于注射维持时间短、费用高,所以80%的学生还是倾向于传统的整形美容手术。
 
留学生倾向回国整形
 
22岁的小林刚从欧洲留学回来,母亲陪他来咨询面部疤痕修复。身材高大的小林外表阳光,和医生沟通也比较理性,但一旁的母亲总是忍不住打断他,“来也来了,不如让医生替你多做几项。”母亲指着儿子头面部的痣,要求将其切除。王丹茹提醒,如果色素痣没有变大、也没有疼痛等异常,可以不用切除,并不影响美观。但这位母亲执意要儿子去痣。最终,儿子将母亲拉在一旁,“妈,你理智点,这是做手术,又不是不做就吃亏了。”
 
门诊中,还有家长带着孩子照片来代为咨询的。一个妈妈说,她女儿还没放假,让她先来预约双眼皮手术时间,因为回国的时间不长。“家长不能代为预约手术,必须亲自和孩子沟通才行。”对于这样的病例,医生往往都很谨慎。
 
“整形在国外太平常了,欧美人对这理念接受得比较早,日韩更不用说了。”王丹茹说,留学生在国外耳濡目染,加上家境都不错,对整形没有经济门槛,所以接受度更高。每年暑假,前来整形的留学生比例逐年上升,现占学生族总数的约20%。
 
可留学生们为什么不在国外整形,反而要回国整呢?王丹茹分析,价格、技术、审美差异和沟通各方面原因都有。由于人种特征的关系,欧美人拥有双眼皮和高鼻梁的相当高,所以当地医生在割双眼皮和隆鼻方面的手术经验不多。另外,不管哪国医生,在沟通方面多少都会有些障碍,再加上文化审美差异,怕术后效果不如预期。
 
施尔美整形外科医院专家也表示,国内整形技术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反而,以整形技术而闻名的韩国,却频频被曝出各种整形纠纷,求美者投诉无门。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大多来源于父母,回国整形,父母陪着比较放心。当然,国内价格便宜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整形容易“翻修”却难
 
暑假里,做整形的多,做坏了“翻修”的也越来越多。
 
这一天,王丹茹刚下手术台,就被一名年轻女孩拦住。“王医生,你帮我看看,我鼻子整坏了。”由于不是门诊时间,王丹茹没有将女孩请进诊室,而是让她过段时间再过来随诊。
 
“像她这样的,在审美上是有些误区的。其实本身已经很漂亮了,但还不满意。她上次来找我做鼻子,我拒绝了,结果自己跑到韩国去做,做了又不满意。”王丹茹说,学生族中,有一类人对脸的改动更多,也更大胆,多为艺校学生,为了追求上镜好看,开刀、打针对她们来说都很平常。然而整形还是有限度的,并不能无限制追求,不然难免出现这样不断要求翻修的情况。
 
记者还遇到一名看门诊的年轻女孩,表情焦虑。她的下巴、鼻梁、额头、嘴唇都动过手脚,但是并不美,看起来十分假。女孩摸着下巴说,几年前还在读书时,听朋友介绍去工作室打玻尿酸,最近感觉下巴里有颗粒和硬块,还会游动,她才意识到这可能不是玻尿酸。王丹茹让她去做B超,怀疑她体内是一种名叫“奥美定”的物质,学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它不会被人体吸收,甚至有致癌的潜在风险,目前已被国家禁止使用。尽管预约了手术取出,但王丹茹明确告知她,“不可能完全取干净。”
 
在微整形领域,玻尿酸和肉毒素都名声响当当,它们是国内医疗领域目前唯一批准合法使用的注射用美容产品。但是,如果被注射进体内的不是这两种物质,或者纯度不对,那么不仅有可能造成“毁容”效果,还会带来其他毒副作用。“很多学生涉世未深,没有医学常识,又不懂得自我保护,容易轻信网络广告,他们觉得在外面的工作室打针便宜,其实是对自己不负责。”王丹茹说。
 
去年,施尔美整形外科医院的何晋龙主任和冯胜之教授也接诊了一名从韩国回来的患者,三天之内做了两次手术,动了面部8个部位,结果并没有使她变得更美,反而导致左右脸不对称。何主任表示,近年来由于“整坏了”来修复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一部分是赴韩整形失败。这类人由于沟通障碍,导致手术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或者因上当受骗,遇上了无资质医生。“花下去大价钱不说,毁容后想要修复到原来的模样,更是难上加难。”
 
怕给“未来明星”整形
 
“医生,我要这样的双眼皮。”专家门诊那天,有个黄头发的年轻男子进门就掏出手机,王丹茹只用眼角余光瞥了一眼,“陈学冬是吧,这照片我看过好多次了。”年轻人说他准备进军娱乐圈,希望做双眼皮,同时让嘴唇变薄。王丹茹告诉他,“就算手术后双眼皮的形态和照片上的一样,也不能让你变成他,而且还会在生活中显得不自然。”年轻人又说,他觉得自己嘴唇较厚,上镜不好看。王丹茹盯着他看了几秒,“你现在的嘴唇不难看,符合男性标准。”听到这些话,对方并没有高兴,反而有些泄气,“那你觉得我哪里还需要整一整,才能当明星?”面对这样的求美者,医生唯有苦笑。
 
这些年来,各大医院整形科时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实际的年轻求美者,希望整形成某个明星、整成SD娃娃等。作为负责的医疗机构,不仅要为求美者做手术,更要从行为和心理两方面去引导这部分求美者能够回到正常的审美需求上来。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学生群体整形的原因大多是希望通过改善面部容貌来提升颜值和信心;部分学生希望借此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恋爱运;另有一些艺术类学生希望借此成名。“颜值经济”下,学生族对自己要求高,目的清晰,又有家长的经济支持,所以对整形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不过,由于审美观还不成熟、对整形预期过高的有不少。王丹茹说,“最怕她们拿着明星照片来说,‘医生,我就要整成这个样’,我会告诉对方,整形不是改变容貌,只是改善容貌,你回家想清楚这个问题以后,再决定要不要整。”
 
每个整形医生都曾遇到过一些求美者,不能接受相对较缓慢的恢复时间而心生埋怨,甚至在网上诋毁医生的技术。事实上,任何治疗都无法避免“恢复期”这个事实。专家认为,求美者必须有一个理性的自我认知,羡慕别人外貌的、被朋友怂恿的、搞不清自己基础状况的、对整形预期过高的,都不适合整形。
 
民生提醒
 
无证医疗美容微整形变“危”整形
 
卫计部门提醒:莫贪图便宜而追悔莫及
 
肉毒素中毒险丧命
 
今年5月,南京、宁波等地的多名爱美人士因注射肉毒素中毒,被送往瑞金医院、南京市第九人民医院抢救,甚至有人险些送命。本市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已于近日查处一起相关案件。
 
韩美林(化名)希望拥有一双修长的美腿,今年5月2日到朋友介绍的静安区余姚路一处住宅楼内的美容工作室,一名“美容医生”为她的腿部注射肉毒素。注射后,她出现头晕眼花、嘴角僵硬、四肢无力、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等症状,5月12日到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肉毒素中毒”,经过住院治疗数日才脱离生命危险。
 
事发后,静安区卫生计生委监督所成立专案组,在公安部门的协助下开展排摸暗访,锁定行医人邢某某,并对余姚路上的工作室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经调查,这里是邢某某的租住地,她擅自为顾客开展注射肉毒素的医疗美容服务,属无证行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静安区卫生计生委监督所已对其立案查处。
 
无证医疗美容危害大
 
去年9月,刘小姐在静安区南京西路上的一住宅楼接受玻尿酸注射,美容效果还没看到,视力却急剧下降,于是她和“美容师”约定一同前往南京市第九人民医院检查。根据线索,市卫生计生机动执法队立即组织静安和黄浦机动执法队员,赶赴九院“蹲点”,并在院方配合下找到了两名当事人。起初,行医人李某不配合调查,面对执法人员询问闪烁其词、避重就轻,并拒绝透露其身份信息。执法人员在公安机关协助下将李某带至行医地派出所继续开展调查取证。经查,李某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一个月内两次为刘某注射玻尿酸和“溶解酶针”,构成无证行医,静安区卫生计生委已对李某立案查处。
 
本市卫生计生监督机构表示,为贪图方便找无资质的“医生”为自己“微整形”会面临巨大的“毁容”风险,甚至危及生命。去年,南京曾发生一起上门进行整形手术的非法行医案,一年轻女子因美容手术失败而跳楼自杀。
 
隐蔽性高难取证
 
在近期的监管中,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发现多起租借商务楼宇、民宅、宾馆开展无证医疗美容的案件。这些开展无证医疗美容的人员刻意规避法律法规,拎包出诊,警惕性高,现场往往看不到药品器械和违法行为。由于个人美容的隐私性较强,一些受害者只要能得到经济补偿,也不太愿意举报或者出面作证。这些都给调查取证带来了困难。
 
近年来,全市卫生监督机构一直把无证医疗美容整治作为工作的重点。去年,市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就接到有关无证医疗美容的纠纷投诉76起,涉及玻尿酸、“溶解酶针”注射、针灸减肥、激光脱毛等。当年,全市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对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开展医疗美容的单位和人员作出行政处罚30余件,罚款56余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4余万元,并移送公安部门处理6件。
 
医疗美容属于医疗行为,只有在医疗机构内才可以开展。无论实施何种医疗美容项目,均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千万不要贪图一时便宜而追悔莫及。市民如发现有关违法情况,可向辖区卫生计生部门举报,或拨打南京卫生计生监督举报投诉电话962223。
 
民生暗访
 
5天速成美甲小妹竟变“微美专家”
 
药剂来路不明
 
夏季是整形美容高峰期,朋友圈里的微商不断发布“微整形”广告,价格还比正规医院便宜。这些自称“皮肤科医生”“专业护士”的操作者到底是谁?所谓的“韩国进口药品”又是从何而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在朋友介绍下,记者加一名微商为好友,但其迟迟不肯通过验证,反而警觉地询问“谁介绍的”。报出朋友名字后,这名微商才通过。她每天发布大量照片和视频,还有打针前后的对比照片。据她介绍,夏季前来做微整形的女顾客很多,其中不少是为了找工作的毕业生,最受欢迎的是玻尿酸填充面部以及水光针美白。她出售的都是韩国进口产品。对方表示,暑期有优惠活动,瘦咬肌价格1800元,溶脂针2500元,水光针一个疗程15000元。
 
根据“微商”发布的照片,记者发现,药品纸盒上面印满花花绿绿的英语,部分是韩语,但不论是外包装还是小包装,都没有任何中文标签,也找不到药品批文和许可。微商坦言,药品都是从韩国“走私”来的,装箱分销至国内的各级代理商处,她只是其中一级,不清楚确切来源。
 
美容师五天速成
 
负责打针的到底是谁?这名微商告诉记者,是一个皮肤科医生朋友,现在“出来自己做了”。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很多自称医生护士的注射师其实没有任何资质,有的只参加过一个5天的培训班,就开始给人打针了。
 
记者搜索网络发现,各类医美培训班层出不穷,比如最经典的5天速成班,只要交付数千元学费,即可学习全面部注射美容微整培训课程,包括肉毒素除皱纹以及玻尿酸填充鼻子、下巴和瘦脸针等,经过考核可颁发“高级微创注射师”等证书。当然,这类证书不受医疗机构认可,没有任何用处,只能用来忽悠一些不懂行的顾客。
 
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课程有的让学员给鸡腿打针来模拟练手,有的则是学员间相互注射生理盐水。五天前哪怕只是美甲店小妹,培训后立即转身变成一个“医美圣手”“微美专家”。难怪不少正规整形医生表示自己“哭晕在厕所”,“真正的整形美容医生,要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与实践,才敢往病人脸上打针;你们怎么放心把自己交给才培训5天的人呢?”
 
民生解读
 
“整形上瘾”是心理疾病
 
美女更易“整形上瘾”
 
3年动手术5次,整了还想再整;脸上多个部位打了玻尿酸、肉毒素,可还是觉得自己“不够美”……这些真实的案例时常在各家医院的整形外科上演。心理医生表示,爱美之心本是常事,但整形过度频繁,可能是心理疾病。
 
调查发现,提起整形,美女的积极性更高,不少人抱怨自己脸太大、眼睛小、鼻梁不够挺拔等,而这类人往往已是常人眼中的“大美女”。这类女性由于从小就备受关注,因此对自己的容貌也格外在意,更容易一次次走进整形手术室。
 
南京市第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吴宇洁分析,整形上瘾并非真正的上瘾,导致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往往对自己第一次整形效果非常满意,尝到甜头后一发不可收拾,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这个过程就像游戏玩家的‘练级’,最初的双眼皮手术得到不错的效果,就接着想做点别的,比如垫高鼻子、修改下巴等。”
 
被动型正好相反,往往比较在意他人的看法,别人说应该怎么好看,自己就一次次去整形;或者由于第一次效果不佳,于是寄希望于反复修补。朋友怂恿、广告宣传、工作需要以及借此成名都是整形上瘾的原由,另外还有部分人是源自失恋、求职压力等。
 
整形前做“心理功课”
 
吴宇洁认为,“整形上瘾”者主要源于偏执的心态:一是不认同自我,将生活中的不如意归咎于容貌;二是不切实际,对整形手术过度要求完美,其实是患有“幻丑症”的心理疾病,总认为自己长相丑陋,不断整形,不断追求完美,始终不满意整形结果。
 
“整形只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手段,把一切都寄托于此,这是心态问题。如果决定做整形,除了选择到有资质和条件的正规医院和医疗美容机构,跟医生沟通细节之外,还应该做足“心理功课”:我了解我要做的项目吗?我能够接受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一旦有意外的结果发生,我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这些都是每个想要整形的人必须事先考虑清楚的。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整形上瘾是心理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可能会引发精神疾病。专家建议这部分人可采取自我放松的办法,比如做深呼吸练习、多参加集体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等,以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其次,也可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吴宇洁强调,爱美是人类的本能,也是天性。但人美是多层次的,它不单是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的绝对美丽,而是一种立体、协调的感受。因此,求美者在进行整形美容之前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 江苏施尔美三级整形医院 国家特批4
  • 香港影星骆达华为拓展戏路赴施尔美
  • 德国电视台《中国力量》纪录片专
  • 施尔美与历史同行
美容导航 /Beauty navigation
联系方式
南京市普安路189号(施尔美医院)
美丽热线
微信号: sh-shuguang
2015 by Shanghai Time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
江苏施尔美整形美容医院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41898号 沪卫(中医)网变审【2014】第
10106号